分页: 1 / 1

Shall we talk

发表于 : 周六 4月 30, 2016 12:22 pm
苏倩冰
昨天,小伙伴吼了我一句,“能不能不要让我把时间浪费在去猜你在说的创意是什么”,我才猛地意识到,原来我们之间的交流并不如我所想的那么有效,哪怕之前我已经用半个小时来组织我的语言去表达我的想法,于是我们绕着校园兜了一大圈,试图让各自有所体会,但最终双方理解无能。
《shall we talk》这是Eason的一首歌,也是我喜欢的歌之一(这个可以有之一),写这个话题完全是因为近来体会挺深的有沟通交流的问题,因为刚好无意随机到《shall we talk》,个人觉得“林夕+陈奕迅”是一个很完美的组合,因为无论是哪一个阶段,哪一种情绪,他们都会以他们的方式告诉你“莫方,其实这件事不过是这样的一个感受与道理……”
我们渴望通过沟通去解决问题,却恰恰最不习惯用沟通解决问题。每次用沟通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沦为争吵和冷暴力、高分贝、摔东西、甩门……用最不理智的情绪和最恶毒的话语,以为谁能够狠戳伤对方就赢,可结果往往随着一方的沉默宣告结束,我们才会被拍脑子一般惊醒,“天呐,我刚刚到底做了什么?”也记得,有人曾告诉我这么一句话——我们最大的失误就是把最坏的脾气留给了我们最亲的人。
叶子是我以前天天腻在一起的死党,一次的合作过程中滋生了不少的误解,在这里且不论对错,在我意识到问题时我去找了对方,结果她明明在一旁纠结的要死却硬是回了我一句“啊?你在说什么?有什么问题?”当时我炸了,问她“你觉得没问题吗?我只会问你一遍,这次不说以后就没机会了,你要想清楚。”最后我们敞开天窗说亮话,天也就亮了。
对于一些事情,你不讲开,永远都会是一个心结,也许你会想,没事,我忍忍,我伟大一点把它吞了!那下一次、下下一次呢?长此以往,以后对方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举动你都会带放大镜去看,相信吧,那绝交的日子会在你的胃里爆炸。
很多人在不同的场合会有很作死的性格,有时也包括我自己(囧),就是事情不愿去干我逼着自己去做,心情不好我不说,气到爆炸我不说,不满我也不说,不跟对方沟通,但在行动上跟对方保持距离。
——“你干嘛?”
——“没事。”
我不敢确定是否所有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我知道我们当时的出发点并不是说我有多生气、我的心眼多小,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可以海纳百川到包容下对方所有的过错,我们以为时间可以解决,我们没有把握在摊开以后还是否能保持原来的友谊,但是,你不说,又凭什么对方会猜到他到底踩到你的什么雷点?你凭什么觉得一定是你对而他错呢?
每个人应该都会有一个不能被踩中的雷点吧,原先以为的不生气不顾只是他暂时还没有踩中你的雷点而已,个人而言,我的雷点在于,我不能被误解,一旦被盖上莫须有的罪名和莫名其妙的情绪转变,整个人会一瞬间炸开。
若沉默是金,还谈什么恋爱,宁愿在发声机器面前笑着忙(《shall we talk》)——舍友最近在闹分手,其实来大学这一年多,断断续续的她也有过两三次类似的经历了,但今天早上她哭诉告诉我说她男朋友和她冷战了一个月是真的要分手了,半个月前她曾问过她她男朋友“你知道你对我的态度突然变了吗?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然而她男朋也要的回答总是“没事”。其实我可以想象每次问“你干嘛?”,对方总是回答“没事”。谁还会再过问呢,你的“事”都写在脸上了,问你你还“没事”+臭脸来回应,说明你根本不想解决问题,还是说你觉得你一个人能解决两个人的问题,又或者你是觉得问题已经大到闹分裂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剩下的三个舍友一致得出的是:可不可以告诉我而不是把它盖住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再把冷暴力施加在我身上让我花费十倍的心力去猜测?
作为一个成年人,有事你不沟通,不解决,你想一个小学生那样画三八线,找其他局外者吐苦水,你发朋友圈埋怨,你选择以上任何一种方式你都没意识到要和最直接跟当事人沟通出问题所在,那跟带小孩有什么区别?——如果沉默太过沉重,别要轻轻带过(《shall we talk》)
于是我重新打开《shall we talk》时,在精选评论看到一句:当技巧用累时,心机枯竭了又开始怀念那个可以好好说话的自己。默默点下第636个赞
(以上纯属一时兴起,如有雷同,你也将就着看了吧)

Re: Shall we talk

发表于 : 周四 6月 30, 2016 10:32 am
周雄运
:lol: :lol: :lol: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