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致在大学里奋斗的你

发表于 : 周四 4月 28, 2016 3:13 pm
文仕华
首先我必须得承认我是一个普通青年,和众多的同学一起,在还没进大学之前,唯一的目标就是考大学,在上个学期,这个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大一来了,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困惑与迷茫,现在是考上了大学,但我又应该干什么了呢?
我考上的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电气卓越班,可以说算是获得了人生当中第一个最高荣誉了,但之后呢?第一次见到我们班的小伙伴时,我发觉他们真的很厉害,因为我们考上来时成绩都很高,不过日渐相处了之后,不同的人渐渐都有了不同的表现,有些人基本上都泡在图书馆,但有些人基本上整天都呆在宿舍,也不知道干什么,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左右两边又不时发出“啊,这太难了吧,应该不会考试的啦”,究竟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大学生太懒?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但追其深究,个人认为是现在信息大爆炸的负面影响,加上智能机的普及,人们所能及收到的信息是以前的好几倍,但信息终究是人写出来的,而且从古到今,大众看待事物的态度始终是这么消极,这一点从未改善,网上所阐述的每一条负面信息·其实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阅读者,像广泛普及智能手机的大学生,导致消极思想在人群中呈指数型泛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大学知识没用,考研太难,进国企无望。。。。。。但这只是别人的一种观点,而你只是正好看到或者听到,多亏了智能手机,我们“接纳”的能力就逐渐增强了。行动源于思想,对上述思想进行归纳可得出“别人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他们有经验,既然做什么都这么难,那还不如轻松一点?”所以要是这样想的话,就不能再指望其去行动了。
“都上大学了,那肯定要过四级六级啊,考驾照啊,考托福啊雅思啊。。。。。。”当然这也是别人的观点,恩,其实也还不错,因为建立在这种观点上的行动力会很强,而且还能够得到“别人家的孩子”头衔,这么来想的话还可以,但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其实“接纳”与“思考”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能力,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但在现实中,“思考”往往受限,因为在脑力活动当中,“接纳”只起到了输入的作用,而分析是由“思考”来完成的,再到输出,也就是“行动”,分析·在这过程中分析占到了七成,而且在这其中还得承担一个风险,就是当你思考无果的时候,该怎么“行动”,而在这个时候,而在这个时候,互联网就像一剂良药一样,“已经有答案了,还需要我瞎想吗?”,或许还是因为懒吧,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我个人认为,小的方面,这么做是没问题的,但大方向来看,还是得要认真考虑清楚。
第一个学期就这么愉快的过去了,我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小成功收货不断,额,失败也有一些啦,真正体验到了大学,感受到了课余之外的自由,帮助社团搞好活动。。。。。。现在到了第二个学期了,大学的新鲜感已经退却,活动也依然有,但是却没那么大的热情了,我究竟应该干什么?观察周围,左右的人比起上学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或许是知道了些什么规律了吧,那我呢?我喜欢“思考”,我真的分析过别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清先原谅我见识短浅,只是我觉得别人所说的对我来说都不太适用,行动源于思想这没错,但要先扪心自问这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一旦确立以后,就请全心全意为它付出吧,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也并不知道我想要做的是什么,但我会乐意去探索,去尝试,大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机会,要是别人说我没有远见,请随意,我所喜欢做的事就是为我所想要去做的不断努力,这是我的观点。
之前一直想着减轻体重,现在终于做到了,因为一直想着减肥,所以我才能一直坚持,喜欢有挑战的生活,要是各位小伙伴看到后觉得不错,我也会很高兴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