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在华农的农事训练

发表于 : 周二 4月 19, 2016 3:05 pm
邹洁@js
农事训练大概是华南农业大学的特色之一,无论你是哪个学院的学生,农事训练总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有的学院的学生被安排去养蚕,有些被安排去饲养动物。作为人文与法学学院的学生,我们也许是最接地气的:和土地最亲近。和蔼可亲的农事老师,带我们走到田地里去认识油菜,剑麻,高粱,棉花等作物。以班级为单位,我们一群人戴着草帽,扛着锄头,走过泥泞的实验田地,在烈日下,剥花生,锄地,播种,覆土。结束劳作后大家都说七月份要结伴来收获劳动成果。
农事老师每次授课中间都会请我们喝大杯的茶,一位研究水稻的老师,头发大半都发白了,说起水稻,眼睛非常有神,我们就这样在试验水稻田边站了两个小时,仔细听老师教授有关水稻的一切,途中老师一口水都没喝,回来后再谈起这位老师,或者是类似的老师,都说对水稻是真爱。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可爱敬业的老师们,各领域的研究才会有希望。
田间的劳作为我们提供了极多的团队合作的机会。团队分工好,分配好各自的任务,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一起庆祝未来的丰收。对话变多了,多了些农民那般的质朴,真诚。一年的课间一起上课也都比不上这短短一个星期我们彼此的迅速走近。
3月份播下的种子,顺时而作,靠天吃饭,需要时间,等待,才会迎来7月份的收获。这也是我们农事训练最有感触的。农民在土地上的付出,流下的汗水,难能可贵。万物从土地萌发,不断循环,遵守着自然法则才能生存。
这样珍贵的农事训练,我们挥别了农事老师,挥别了黄土地红土地,却留下了最宝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