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发表于 : 周四 3月 24, 2016 9:17 pm
杂感
在一个阴雨天的下午,突然从睡梦中惊醒,猛地坐起身来,发现自己差不多全身被汗水浸湿,已然想不起刚做了什么样的梦。隐约想起自己还有节专业课,看了下手机上的时间,发现早已过了上课的时间,打开qq消息一看,几个同学发来的怎么没来上课之类的消息,重点是老师还点名了。我第一反应是自己应该去买彩票,之前去的时候老师从来不点名,偏偏这次让我中了,回复完同学的消息之后,竟然有了种深深的恐惧感,不只是因为这一次的旷到,只是在想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是谁教会了我这些?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呵,说的不好听些,拿什么去支撑我那所谓的可笑的家国梦?似乎每每提起,都一次不如一次的没底气,慢慢的也就变成了玩笑话,听的人觉得蛮可笑,说的人心里却隐隐发痛。这个梦似乎大了些,可是想想当年,提起时,感觉整个人是发光的,是热血沸腾的,至少我是这么想的。那么,谁能告诉我,当年的热血去了哪里?是被我藏进了收集书签的盒子里,还是被我插进了花瓶里,还是说被这连绵的阴雨覆在斑驳的墙角,任其变得腐烂破碎。。。。。。
人总是这样,在面对别人时总是能夸夸其谈,在面对自己时,不敢也不愿朝自己内心最深的地方发掘,似乎是害怕挖出什么不堪的事实。就像心理学说的人总是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刻意回避那些不愿让人知道的阴暗面。不敢说所有和自己聊过天的人吧,但我觉得只要是第二回再找我聊天的人,那绝对是对我开导安抚人的能力的肯定吧。呵,也说了,安慰别人总能找到重点,对自己就乱七八糟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并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如何如何优秀,生活如何如何有情调。经济学中有说边际成本,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我在选择了让自己生活不再那么无趣的前提下,放弃了去了解钻研自己专业的时间成本。其结果就是上大学让我学会了怎样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而对于专业知识,在考完试后竟记不得些许了,实在愧疚。想起颖晔姐说的,现在谁都年轻啊,谁不想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啊,但是,生活教会了我们,只有在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后,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又想起了颖晔姐那瘦弱的肩膀。。。。。。相信生活总不会亏待努力的人。我似乎有冲动想立马翻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讲义了,嗯,以后不再逃避,尽管不是最喜欢的专业,尽管专业确实有些无聊,但总是要不负青春。
犹记得高三那年,每天都以超快的速度,在三点一线上循环往复。似乎走的慢些,就踏不稳时间的轴线。在数不清的顶着艳阳走向教室的午后,拉着朋友诉说着,“我以后一定要写本书,来纪念我们这说不清道不明的青春。”朋友总是笑着说,“我一定在你的书里。”当时的信誓旦旦总是被各种事情挤出时间框架,事后好不容易想起,却又觉得那些感觉似乎变得不太真切了,就好似一幅美丽的沙画,可以远观,只觉得那时的时光竟如此美妙,让人怀念,但是一旦伸手去触碰,就失了真,搅乱了整个意境。所以,直到现在,我也还没有写出一本书去纪念当初的日子,想想对于那个朋友,还是蛮愧疚的,毕竟她当时对我的小幻想存在信任。所以,经历了上述事情后,我明白了,凡事都是享受当时那个过程,无论美与不美,事后,总是不会再有当时的那种感觉了。
看吧,我总是很会安慰自己,她和他都说我很乐观。
写这么多,只是想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在这样的阴雨天里发霉腐朽,就像周六天会放晴一样。
在一个阴雨天的下午,突然从睡梦中惊醒,猛地坐起身来,发现自己差不多全身被汗水浸湿,已然想不起刚做了什么样的梦。隐约想起自己还有节专业课,看了下手机上的时间,发现早已过了上课的时间,打开qq消息一看,几个同学发来的怎么没来上课之类的消息,重点是老师还点名了。我第一反应是自己应该去买彩票,之前去的时候老师从来不点名,偏偏这次让我中了,回复完同学的消息之后,竟然有了种深深的恐惧感,不只是因为这一次的旷到,只是在想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是谁教会了我这些?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呵,说的不好听些,拿什么去支撑我那所谓的可笑的家国梦?似乎每每提起,都一次不如一次的没底气,慢慢的也就变成了玩笑话,听的人觉得蛮可笑,说的人心里却隐隐发痛。这个梦似乎大了些,可是想想当年,提起时,感觉整个人是发光的,是热血沸腾的,至少我是这么想的。那么,谁能告诉我,当年的热血去了哪里?是被我藏进了收集书签的盒子里,还是被我插进了花瓶里,还是说被这连绵的阴雨覆在斑驳的墙角,任其变得腐烂破碎。。。。。。
人总是这样,在面对别人时总是能夸夸其谈,在面对自己时,不敢也不愿朝自己内心最深的地方发掘,似乎是害怕挖出什么不堪的事实。就像心理学说的人总是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刻意回避那些不愿让人知道的阴暗面。不敢说所有和自己聊过天的人吧,但我觉得只要是第二回再找我聊天的人,那绝对是对我开导安抚人的能力的肯定吧。呵,也说了,安慰别人总能找到重点,对自己就乱七八糟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并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如何如何优秀,生活如何如何有情调。经济学中有说边际成本,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我在选择了让自己生活不再那么无趣的前提下,放弃了去了解钻研自己专业的时间成本。其结果就是上大学让我学会了怎样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而对于专业知识,在考完试后竟记不得些许了,实在愧疚。想起颖晔姐说的,现在谁都年轻啊,谁不想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啊,但是,生活教会了我们,只有在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后,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又想起了颖晔姐那瘦弱的肩膀。。。。。。相信生活总不会亏待努力的人。我似乎有冲动想立马翻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讲义了,嗯,以后不再逃避,尽管不是最喜欢的专业,尽管专业确实有些无聊,但总是要不负青春。
犹记得高三那年,每天都以超快的速度,在三点一线上循环往复。似乎走的慢些,就踏不稳时间的轴线。在数不清的顶着艳阳走向教室的午后,拉着朋友诉说着,“我以后一定要写本书,来纪念我们这说不清道不明的青春。”朋友总是笑着说,“我一定在你的书里。”当时的信誓旦旦总是被各种事情挤出时间框架,事后好不容易想起,却又觉得那些感觉似乎变得不太真切了,就好似一幅美丽的沙画,可以远观,只觉得那时的时光竟如此美妙,让人怀念,但是一旦伸手去触碰,就失了真,搅乱了整个意境。所以,直到现在,我也还没有写出一本书去纪念当初的日子,想想对于那个朋友,还是蛮愧疚的,毕竟她当时对我的小幻想存在信任。所以,经历了上述事情后,我明白了,凡事都是享受当时那个过程,无论美与不美,事后,总是不会再有当时的那种感觉了。
看吧,我总是很会安慰自己,她和他都说我很乐观。
写这么多,只是想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在这样的阴雨天里发霉腐朽,就像周六天会放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