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就这样瘦了

发表于 : 周四 10月 23, 2014 6:06 pm
2011级星星陈科
是花还是飞花?当我问起这句话的时候,第一时间的想法,算是三年前的高中回忆吧。想当年陈村一枝花,如今也“风烛残年”“人黄珠老”矣!所谓:不是不还乡,还乡需断肠。就是说我了吧!
出于这样的感慨,不是没有根由的。晚上一同学借书,一次难得的等候,以为可以好好静静心,享受着昏暗昏暗的昆明夜晚了。于是我又来到了不算熟悉,倒也偏僻的,有几分宁静美的院落,独自漫步了起来。不要知道,三年前的陈某人可是从来不注意他的背影的,而这秋夜的晚上,晚上的寒冷的灯光,在今晚却异常明晰,一个长长的,飘着算是长发的,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那是自己的身影,投落在还不是干彻的地板……我才知道,已经有一些时候没剪头发了,还有那显得几分寒暄的薄衬衫,在晚来风乍起时才知道,它早已不属于这份消瘦了的身板。
无月的晚上,寒冷的天。阻挡不了夜的漫长,再过几个小时又是一天了。想到着,当时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才醒悟过来,原来时间过得真如朱自清那样“匆匆”,又是匆匆。而自己又是一直向往苏轼所说的那样“寄吴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于是才努力寻求一种古代士大夫式的平静,一种自以为是的孤寂。想到这,我又想起了那首《采莲曲》,以及只属于朱自清的夏夜的静美。
只可惜,多情应笑我!回首与回想间,明明有那么多不是现实却明明又是现实的东西,闯入青年的生活,包括他的人生知趣,心理,以及最引以为豪的“独抒性灵”。当我企图捂着黑夜中不算黑的脸时,才惊讶于这张粗糙的,实在不属于青年的脸娥啊。触摸于肌肉收缩间,或许可以用“嶙峋”来形容了。
是啊,就这样瘦了。如果来“憔悴”来形容,那样也太矫情了吧!如果用“沧桑”来比划,而明明自己连长江都没过去,又怎么经得起“经历”来丰满呢?岂不闻“文章旧事,风雨歇,己经萧条,只两三事。”想来这也不算什么了,也有那么一句嘛:青年就想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就这样,又算释怀了。
可是,属于文科生的情愫,毕竟还是让我有一种韩愈式的“不平则鸣”,“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独自绕阶行!白首为功名……”常常会陷入混乱的思绪,究竟人生的动力是什么?理想又是如何极具吸引力,竟让陈某人也如此沉迷,以至于“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也还是昆明的夜,只是加深了几分寒意。我终于参不透个中奥秘,勒紧衣袖,匆匆走回去了……
就这样瘦了吧!依然春梦,梦里春……
填一阙丽人词,说几句心里话。
《鹊踏枝,惊梦》
无声惊梦夜无声,寻常书生,熬夜至天明;些许人醒,百翠鸣。朝来寒园眉宇皱寐冥。 二十年来为功名,消瘦难省,唯杜康几听;一部《金瓶》,寂寞平。此应不计沦落上零丁。

(甲午年九月末,昆明寒秋。夜记于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