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如是青年

发表于 : 周一 8月 26, 2013 1:20 pm
2011级星星陈科
如是青年

(一)首齣



五月的昆明,骤雨来的非常,眼看着万里碧空无云,而不知何时风儿起了,转眼间校园上空就布满了黑乌乌的云彩,一场暴雨看来是难以避免的了。正如汪曾祺老先生在《昆明的雨》里面所说的“昆明雨,集中五、六月季,雨讯变化莫测,或霏雨绵绵,或骤雨倾盆”。

尽管大雨马上就要来临,但是陈欣和我还是坚持去参加“招聘暑假老师”的面试。一路上,迎着狂风,风吹起了花径里的残叶、花瓣,也扬起了马路上的尘埃。我们俩有说有笑,骑着自行车,互相竞逐,还哼起了《黄河在咆哮》歌儿;下坡的时候,我们高呼“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这个招聘会是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的,企业方招聘暑假大学生老师,去云南曲靖市的乡镇教临时辅导班。我不知道这份工作好不好干,我也从未体验过乡镇生活,听其他应聘的同学说,条件很艰苦,并且月薪很低,需要自己独立生活;每天教课6个课时,住房是在乡下民房,里面除了床架(有些连床架都没有)就落得个空荡荡的房间。

虽然我一直生活在昆明市中心,但是自小接触了很多有关广西的、贵州的以及云南地方的有关农村的生活境况,对那些和我同龄的孩子所遇到的种种生活和学习上的苦难表示同情;有时候也为他们无奈的的辍学而心里感到酸涩。因此,拿到宣传单的时候,我没有犹豫就报了名,也叫了陈欣,因为他最近就在找暑期工。

来到面试教室外面的走廊,一排等待面试的长龙出现在眼前,我一下子就想打退堂鼓了。陈欣却吐了一句:“还真多人嘛!竞争大哦!”但他是一脸微笑的;他这是手里正拿着报名表,表面很平静。为了今天的面试,他特意向我借了一件白衬衫,而他本来就黑得出奇的皮肤,加上这件白衬衫,显然有很多不协调。我调侃了他一句:“你穿上这件衣服真帅!欢迎你来到中国!”他一脸憨笑。我们都乐开了。我们是好朋友,我们经常会调侃对方,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友谊。

记得轮到我面试的时候,一上来讲台我就脚发抖了;在黑板上写字时候,手不停在抖。我也早忘记了自己当时说了什么,倒是考官问了我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问题。“你会做饭、炒菜吧?”他说,“你觉得你能习惯乡下生活吗?”我自己是心虚的,因为我从没做过家务;并且来这里应聘也只是我的一时冲动。我没有回答,或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弱点吧。陈欣在下面微笑着鼓励我,从他的表情也看出他在为我着急。

下一个就是他。他个子不高,但很结实;走起路来踏实、稳重。他走上讲台,向考官们鞠了一个躬,然后开始了他的讲话。他从文件夹里面拿出了备课单,这是他准备了两天一夜的成果。他主讲作文的写作,声音洪亮,有条不紊;三次被考官以及观众的掌声打断;他的语调始终保持着激情与稳当。最后他又向考官们鞠了躬,并微笑着征求考官们的意见。

结果很快出来,我没被选上是在我的意料之中;但令我惊讶的是,陈欣也没被选上。后来陈欣说,考官私下找他说明了原因。考官说他“你的表现很不错,你的学识也十分丰富,胆量也足;本来你说很适合教师这个应聘位置的,但是,基于你的略带粤语的口音,我们担心学生听起来有困难,所以我们很抱歉,没能选上你”。

虽然我没选上,但是我一点沮丧都没有。倒是陈欣,走下楼梯的时候,我和他说话,他好几次出神了;或许他还没有从刚才得落选中恢复过来。直到我问他:“那你打算怎样安排这个暑假哦?工作也没了,现在又来不及找其他工作,眼看就要放假了。”他恢复了一向的沉着和乐观,笑呵呵地说:“回家啊!家里做工也不错;再说我家还有八亩水稻,一亩花生等着我去收呢!只是在收农作物之前的这段时间有的白过似的。”停顿一下,他又说了一句:“不过我可以帮人家捕鱼、摘荔枝还有放牛,可多活呢!也可以赚钱。”

我为陈欣家的八亩水稻,一亩花生所惊讶;也为他后面说的乡下活动所吸引,来了兴趣。

“可以去你家乡做客吗?我长这么大还没出过昆明呢!更没说去过农村;也更没有做过你刚才说的那些活儿!”

“可以啊!欢迎!我会把我家里藏的捻子酒给你尝哦!还有请你吃家乡特有的生鱼片。”

“真的吗?太棒了!还正好我暑假也没啥安排了,呆在家里也闷得慌;那就当作去旅游啦!”

就这样,6月18日这天,我和陈欣踏上了昆明开往南宁的火车,奔赴岭南大地------这片,既是我的暑期旅游地,也是我后来永远也忘不了的土地!在K188次列车上,我是最活跃的一个;整个车厢都有我询问陈欣的声音。

“你们那热吗?”

“热的,热的不行!并且雨水多,大多暴风雨!”

“你们那的山高不?听说山上有很多种吸血虫什么的!”

“不高,都是矮矮的丘陵!山上满是荔枝树、龙眼树。至于什么吸血虫倒是没有!呵呵,你是不是古书看多啦!”

“哈,听说你家也有鱼塘吧?塘水深吗?”

“是啊!你听说过基塘农业吧!就是地理课本上说到的农业方式。我们那都养鱼,也种桑以及西瓜在塘埂上。”

......

无疑我早已忘了面试的失利和尴尬,也忘了昆明家中往时的聚餐、派对,更多的是沉浸在了对岭南大地的向往之中!

(二)见闻齣

在南宁下了火车,转汽车,三个小时后就来到了广西藤县;一路上,车窗外的丘陵上,满目是熟了的荔枝,还有没熟的龙眼。而再从县城坐两个小时面包车才到陈欣家所在的镇,继而又是一个小时的摩托车,才终于到了一个名叫“建新”的村子。

来到这里,很快过了两天;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熬过来的。之所以说是熬过来,因为这里湿热的气候,变化无常的气温,暴风雨,还有蚊子……太多让我想起来就恐惧的景象了!来到村子的第二天我就发烧了;头很烫,加上白天的高温,估计不低于38度。陈欣把我送去了村上唯一的卫生所。卫生所很简陋,除了一名50多岁的老医生,再也没有其他的医护人员;更不用说休息室、就诊室之类。

“除非得了长病,一般小病,像发烧、感冒的我都不会来这。”陈欣说,“对于我来说,来一次村卫生所看病,无形中家里减少了几天的伙食。”

我问他:“那你们怎么治好病呢?”

他很随意的说:“是靠我的身体条件,你看嘛,我还是挺结实的!再说,我们这里的人都这懂得一些医治小病的中药,当然我也知道些。”

他跟着面向我说了一句:“你是城市娃,应该一得点小病就要去医院,所以还是送来卫生所合适一点!”

在我生病的两天里,我是有所羞愧的。羞愧自己身在城市,条件好,怎么身体会那么弱!同时,心中也暗暗为陈欣喝彩,我佩服他的体格,也佩服他的见识!病好后的第二天,我强烈要求跟陈欣去摘荔枝,尽管他一再不肯,但我一再坚持,心想:“连这点苦都熬不过来,也太没出息了!”

顶着烈日,戴上竹帽,跟着大部队,他们挑着竹篓,一起来到了山丘上。我是打酱油的,所以我没挑竹篓,也就是说我不是来挑荔枝的。面对满山冈的荔枝,我早已忘了烈日的炙烤;口里啖着荔枝(主人说了,我是客人,随便吃!),一边吟着苏东坡的《咏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真是乐坏了,也早已忘了陈欣和那帮挑夫,不知道他们“躲”到哪里去了。无意间传来的山歌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六月的荔枝红又红啊!”

“阿妹的脸儿、笑的红通通。”

“咱们都说俺岭南山水好啊!”

“春无冬无雪,民乐安康福满园!”

我看到了一队挑夫出现在了山岭上;沉甸甸的荔枝担压在人们的肩膀,挑担的人儿汗流浃背,不时用手巾抹脸上的汗。其中,也有我所熟悉的身影------陈欣。他肩膀很宽阔,下坡时脚步很稳,平路时走得很快;别人一个来回,他已经两个来回呢!

我问他:“累了吧!”

“算不了什么,主人不允许多挑,说会压坏荔枝,不然我每担还可多挑20斤呢!”他憨憨地笑着说。完了就走开了。他脱了上衣,光着膀子,看上去就像那些一样挑着荔枝的农伯;扁担压得他的皮肉都出水,显然肩头上出现了红肿……

看在心里,敬畏在心里!来自大城市的我,面对同龄人的陈欣,还有什么值得比较的,除了内心的对陈君那刻苦、顽强的敬叹外,更多的还有对自己生活在“温室”的生活处境的反思。

这是一个忙碌的晚上,陈欣忙到凌晨一点多才睡,我也没睡,跟着他奔走在修械室和打谷机之间,帮他递零件;因为打谷机坏了,而明天就是收割水稻的日子。

看着村落的夜晚,好一片热闹!怎见得:七八点星天外,到处蛙声一片;点点农家灯火;小河流水淙淙;晚风吹着芭蕉叶,又时而传来声声谷鸡的夜鸣;时而也送来阵阵稻香------这正是岭南的仲夏夜。暑期的夜晚,凉风习习,人们习惯了出来瓜棚乘凉,谈论着第二天的农忙;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兴致,或许10天来的农家生活让我也跟着习惯了吧!放牛、割草,这些农活都有我,在陈欣的带领下,显然,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吃得起这点苦!

陈欣是那样的认真。随着一声“咔咔咔”响,打谷机修好了。毋容置疑,他家的打谷机坏了,少不了要他修;从他对零件的熟悉,以及手操作零件的灵活性就可以看出。还有从他的对机械那些部位需要韧滑,都可以看出他的专业。而这一切又是从书本上学了,却需要运用于实践的。我也不觉暗自惭愧,因为我是做不到的啊!

这是忙绿而又辛苦的一天。酷暑作业,汗流浃背,口渴成瘾!

本来我是不允许参加他们家的收割工的,但是,因为这10天来的我对乡下活的尝试,因为我和陈欣是同龄人,因为同时大学生,更因为我自己内心的、想要接受艰苦的锻炼,所以我选择了留下。

陈欣无疑是家庭做农活的主力,他包揽了割(禾)和踩(禾);偶尔他的小妹也割,但那是很少一部分。陈欣先把禾给割好,然后组装好打谷机,再熟练而有力地踩着打谷机;很快就收割了半亩田。期间,还要将稻谷装入麻袋,扎好,整套工序,井井有条。而其中最难得到要数割禾,因为禾杆上随处可见无名的毛毛虫,皮肤一经触到就会起泡泡,疼而痒;因而割起来很麻烦。

陈欣的手很快,割起来很干脆,村里的妇女都称他“割禾状元”。邻近的稻田里,一家五口也在收稻谷,一般的半亩田,陈欣一个人就比他们完成的早。因此,人们喊他“割禾状元”时,他也朗朗地笑起来。尽管很热,但是陈欣一刻也不停;有时匆匆喝了口茶又马上又去了。他的衣服全湿了,大概可以拧出一把水来。而脖子上,一条条禾叶割的痕儿、斑斑点点的泡儿,清晰可见。也难怪,这么大热的天,他的皮肤不黑才怪。

刚开始我也参加在收割之中,但是很快,我就和他的妹妹跑到阴凉的地方躲了起来。实在太热的天了!正是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天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急如汤煮,皇孙公子把扇摇。

在烈日照晒的田野,显然,我成了一名看客。

“哥们,休息一会吧!快要中暑啦!”

“不打紧,割完这片吧!”

“这里新带来了茶水,来点吧!”

“嗯,留点到那片田吧!不打紧!呵呵……”

打谷机的踏板声,伴随着热风,飘散在宽阔的田野上。其实,不单是陈欣,其他几家也都在忙着。有人还脱了上衣,让烈日炙烤身体;皮肤晒得黝黑。而午餐,也是在田头煮的,这很像野炊,我记忆最为深刻了。而我在这10天里学会的厨艺,现在派上了用场。陈欣小妹配合着我;而陈欣,还在一边踩着,一边竟然哼起了自编的打油曲:

“稻儿呀!稻儿呀!黄橙橙的禾稻儿”

“哥哥今天把你踩,你是哥哥心眼儿!”

“大热天,把禾镰,热得烫了蛋儿脸。”

“我们乐呵,稻农家!我们乐呵,稻农家!”

这是完全露野的一天,当晚霞余晖照在谷堆上面时,人们收工了!乡村恢复了往日的生气,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好不热闹!我简直快要全身瘫痪了,懒洋洋地睡在禾苗堆上;可能是下午我也成了主力的缘故吧!而此时,陈欣正在背谷包去晒谷场。我尝试过,也想背几包,但是终于没有力气;一放上肩膀,就气喘的要命。陈君身体强壮,充分体现出来了他的优势。不过,看他还是累的,只是表面看不出来罢啦!偶尔调侃我说:“哈,看你,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了吧!呵呵!”

早起,露野,黄昏,傍晚,一共干了11天;八亩水稻,一亩花生,总算收完。而我,也从一开始的看客,20多天后也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农民之一。

(三)衷肠齣

转眼七月中了,此时岭南水乡的乡村风光,很像莫泊桑笔下的诺曼底小镇上的风景那般:小桥、流水;田野、黄牛还有马车,而农家,人们正在下厨,准备晚餐;在田间,一群孩子在跳绳,有小学生,也有初中生;这种绳很粗,是用镰下的禾苗编成的。看到他们的嘻戏、玩耍,又怎不令人想起各自的童年,以及那些色彩斑斓的童趣?

陈欣告诉我,他们小时候就是这样,一群小孩子跳禾绳,男的,女的;窜轮着,常常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才回去。有时候妈妈就会拿着小树枝,脸色严峻,看起来很恐怖,一边大脚步走来,一边叫喊着“小兔崽子,看你还不回去!快回去洗澡,就要吃饭啦啦!哎呀,还玩......”那种情形,让你见了就想撒腿就跑!

“好甜美啊!那些童年时光。”陈欣深情的说着。

此刻,我发现他脸色有几分深沉,语气凝噎似的。他接着说:“我10岁以前也有这样的童趣,也有妈妈的‘追打’,只可惜那样的时光却只给了我几年。”他哽咽了,过会儿说道:“当我妹妹刚出生六个月,我母亲就走了。”

“走了!?”我惊讶地,带着征询的口气问着他。

“是的,走了!她是越南人,听村里人说,是人贩子带来给我父亲的。但是我说的不是越南语,而是粤语。”

“哦!”

他接着说:“那时候还小,父亲说她回去外婆家了;而妹妹,则是靠稀粥,还有亲戚送给的玉米粉养到现在这么大的。”

我看着他,他眼皮下面有点红,不过没有流泪......“他们是幸福的,他们也应该具有享受这种幸福感的权利”陈欣指着正在跳绳的妹妹说。

听着他的话,一旁的我陷入了思想之中。我在电视、报纸上看过很多单亲家庭的境况,也看过很多孤儿的生活,还有他们那难以言状的童年。他们自小就失去母爱,也因之而养成的自立自强的意志力,还有略显沉静的、内向的性格。在大学里,我只知道陈欣家乡在农村,在广西;而陈欣,很节俭,很少买衣服,但他从不提起过他的家庭境况,还有他的父亲母亲;除了他偶尔收到他妹妹寄来的信外,我真不知道他家的其他亲人了!偶尔问到,他也总是说,他们好好,又就转移了话题......

吃完晚饭后,我们两来到了瓜棚下乘凉;今天吃得很早,是我们一起准备的晚餐。今天也是收完庄稼的最后一天;也意味着农忙的结束。当然,我的“旅行”也将告一段落。傍晚的乡村,景色很美!正如高尔基在《伊则吉尔的老婆子》中描写的那样:“现在还有几片残云在天空飘浮,非常漂亮,而且形状和颜色是极其怪诞的......”那样令人充满幻想,以及静美。

晚风也起了,我和陈欣一起吟诵起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我和陈欣都喜欢文学,因而有幸一起在汉语言文学班。单从外表看,我似乎更像一个“书生”,而他,身体强壮,技术又熟练,更像一个理工科的。

“你一开始就打算从文吗?”我问。他却说:“也没有了,高中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读大学呢!只是我的语文老师,她说‘我将担任文科特快班的班主任,我看你文科底子不错,最主要的是,我可以帮你申请一份资助文科类考生的资金’。所以我就毫不犹豫地选了文科,那时觉得,只要有书读就行!”他看了我一下,接着说“这亦许算是我的人生一大转折吧!正是选择了文科,我才今天和你一起在一个班呀!”

“你的高中还真具传奇色彩哈!想必你的整个读书历程也会是让人不可思议!”我认真而又好奇地说。

“说不上什么传奇色彩,用我语文老师话来说,就叫“路遇贵人”吧!”说完,他伸手搭在了我的肩膀。他好像有很多话想说出来,而我同情而又虔诚的目光,正在渴望他继续讲下去,他也是那样做的。

“我很想说说我的父亲,还有可爱的妹妹。”他说,“我父亲他今年76岁,耳朵聋了,你也听到,他每天咳嗽个不停;或许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太辛苦,太拼命了!现在留下了后遗症,所以干不了农活。每天必须吃药,58岁才得我妹妹;他是以前是民办教师,现在还可以领点补助,这也是生活重要的收入。也因为如此,所以我家种了那么多庄稼,尽量增加收入的想法。我从初一开始,15岁,每年暑假、寒假都去广东打工,到了收割时节就回家;这样就可以挣得我和我妹妹的学费。当然,妹妹还小,我是不会让她跟我去的。”

“不过,”他说着,“人间总是充满大爱,就在我读初二的时候,一个深圳的叔叔,不远千里来到我家------这瓦房。我和老师,还有叔叔三人一起坐摩托车回我家来的;那是我长大以来第一次坐摩托车。父亲没在家,家里那时这有一条长木凳;也没有烧水壶,更不用说茶了。掀开煲盖,里面还够一碗粥,可能是父亲留给妹妹放学回来吃的。于是我跑到邻居家,借了两条长凳,一个烧水壶,但是那位叔叔叫我别忙了,他只是想看看我的家境,还有我的亲人的。老师也说不用了,那时不懂人情世故,也就罢了。”

“我父亲是直到他们都走了才回到家的,当得知那位好心人资助我700元,还有书包,文具时,父亲流了眼泪,不停地说‘好心人咯......’”

“那位叔叔是我的第一个恩人,也让我顺利步入高中殿堂!而我相信,我的成绩是值得自豪的。三年的初中,我都拿了第一;我想,这样的成绩是值得我的父亲、妹妹,还有整个家庭来自豪的。也就是在高一,我就遇到了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我的破烂的衣着,出众的成绩,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中是艰苦的,学习上的辛苦算不了什么,最难的是生活上,吃饭上。时时得担心午餐、晚餐的着落;早餐的白粥加咸菜,一直伴随了我高中三年。高一下学期,我终于面临辍学了,因为再省也不能维持学习生活所需;那段日子,说得上彷徨吧,学习好像与我渐行渐远,而妹妹还小,她寄给我的信里,有的是对高中、还有我对她说的大学的向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我也想过,放下学业,去打工,让妹妹完成大学梦......”

“就在最让人痛苦的时刻,我的语文老师,她帮我找了一个香港的资助人。见到恩人的那一刻,我脸上充满了泪水;我多么想唱那首《感恩的心》!可是,那时泪水早已模糊了眼睛,我扑向了香港恩人的怀里......”

“人间真爱,再一次出现在我的世界。中秋假,学校放了三天假,我从县城回到了家里;特别买了两个蛋糕,还有城里的烧鸡,为的是庆祝父亲和妹妹共同的生日。他们之前都还从没过过生日哩!那晚,月亮好圆,父亲和妹妹都很高兴,那也是我家一直以来最开心的一个夜晚。”他说完,哽咽了,伸出手给我,说道“来,我们今生有幸,相识相知,咱们都加油吧!大学还有两年,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灿烂而美好的,困难何惧,一样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心!”

夜阑更深,田野上除了点点蛙声外,夜,剩下了一片寂静。农家大多已睡;只剩下我和陈欣的瓜棚下守候。而我,更像一个听众,陈欣的故事,时而在我的心坎里撞击。

他是我们汉文班的班长,也是校级学生会主席;他的散文刊登在校报,以及各类杂志;听着他的经历,可以用到一个词儿来形容,那就是“穷且益坚”。是呢,王勃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却“不坠青云之志”。而这些正是陈欣所具有的,也是正在进行着的!

同样,《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正唱出了很多很多像陈欣这样学子的心声。在求学的路上,因为有爱,而走得更坚强和充满希望。

我们陷入了沉默。对于陈欣,我相信他是带着坚毅而诚恳的心理来向我说的,当然,他也是自信的,他值得为自己能够一路走来而感到骄傲。而对我,除了感动外,就剩下了心诚的悦服!

(四)离齣

这是一个多雾的早上,也是我即将离开这片土地的日子。陈欣的父亲对我说:“后生仔,我们这里简陋了些,好多地方招呼不周啊!希望你理解。这20多天里,多谢你的帮忙,你辛苦呵!”我连忙摇首道:“算不上什么,倒是我拖累您们啦!同样,我也为自己能在这里住上二十多天、能够和您们一起劳动而感到高兴和庆幸!”

走出家门,大伯不忘拉着我和陈欣,说:“小伙子啊,我看你五官端正,眉目清秀,鼻梁直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哦!我家陈欣能够结识你,可说是大尉平生呵!时间过得快很,希望你们互相珍惜友谊,朋友多了路好走。还有,有空就来这里哦!”我握了他的手,深深地点了头。

陈欣的妹妹陈坤,送上了玉米、番薯,说让我带回昆明;还有几袋龙眼、花生,给我车上吃;最后还有一条鲤鱼,说是纪念我们一起捕鱼的快乐,也希望我明年再来,年年有余!

我们走路去到了镇上,路程显得那样短,时间又过得那样快;陈欣和他妹妹陪我走到了车站。对于我的同学陈欣,到学校了我们还会见面;而对于他妹妹,我想需要很久才能相见,更或者永远也难见一面。我送了她一个笔记本和一本书,笔记本里有我填的一首《青玉案 七月十四》:

晨风和鼓扰百家。吹发梢,笑如花。塘堤嬉戏朝阳下。罾子罩处,网中颤抖,欢呼趁融洽。 炊烟四起美如画,笑语盈盈品高雅。行人相问你我他。正值佳节,不知是否,吃了鱼生吗?

那本《平凡的世界》则是因为,我知道她即将升高中,而四年以后必将升大学,她的成绩可是一直保持全校第一哦!

我问她,“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呢?”

“我想去很多地方,”她笑着说,“现在我想去南宁市二中,因为在那里听说可以考上北大、清华。以后我想去香港,因为那里有我哥哥的恩人,也是我的恩人,咱家的恩人!”

“嗯,你的理想是什么呢?”

“哦,我想做一名人民教师,因为我想让更多像我这样贫困的孩子走出大山,放飞梦想!”

看着14岁的陈坤,好像透过她的话语,我也看到了陈欣的身影。他正是一面风帆,引领着他的妹妹,走出村庄,向理想走去。

十里长亭,终须一别!这里,岭南小村庄,留下了我二十多天的美好与难忘;就算一本书已难以书写完全。而村民的朴素、好客、醇厚,又是那样令人不舍!

携带者陈欣妹妹拿给我的特产,戴上竹帽,穿着几经雨淋热晒的旧t-shit,俨然,我也早已是农民子弟兵一员。

汽车消失在曲折的丘陵山路中,山上,依然是荔枝和龙眼树,只是已被人们收获去了,因为成果了嘛!而我,也正在回家的路上......



癸巳年四月十三日,记于云南昆明。

(齣,本见诸于明清传奇中,今用之,甚知不妥,只因思之“陈欣”主人翁之读书,以及生活历程,不正可以赋予“传奇”二字么?因用之!)

Re: 如是青年

发表于 : 周二 8月 27, 2013 1:21 pm
Raymond Kam
知己難求.

希望你和好朋友的友情, 永遠連繫著.

就像我跟 Uncle Sam, Uncle Fai 和 Winnie 姨一樣.

Re: 如是青年

发表于 : 周六 8月 31, 2013 4:17 pm
黄美英
好像看看陈欣哥哥写的散文,里面肯定融入了他独特的情感。

Re: 如是青年

发表于 : 周日 9月 08, 2013 8:21 am
QimStar
厚实。细细看完,心中不免有太多的感慨,但是感觉这个词是最好的。相比之下,我自己的状况根本不值得一提。Flight or Fight??!真的为之感动。

Re: 如是青年

发表于 : 周日 9月 08, 2013 11:09 pm
陆海婷
感动之余,却也是引起了自己的深刻反省。陈欣可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追求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