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鸢飞草长,许昌青梅犹在,只怕已无人把酒相问,人间沧桑。遥想当年,青梅煮酒,天外龙挂,气象森森,曹操于酒酣之中的一番妙语,点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其实,“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又岂止使君与操尔?千年以后,稼轩登临北固亭,有感而慨“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只当时,仲谋尚幼,不然,若得当世三雄共聚,共同把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长歌当啸,豪气冲天,与日后三分天下相比,必然是一番饶有意味的景致。
虽说沧海横流,却不乏人才辈出,乌丸陨奉孝,南阳起卧龙;苍天生公瑾,尘世出孔明。虽说天纵奇才,却终究难逃宿命,江流石转,命已定盘;有心复国,无力回天。虽然中原得鹿不由人,却于无形中把那一段扑朔离迷的历史演绎得如花火般绚烂。只是三国成梦,是非成败,转眼便空,那雨打的风流,那明灭的春秋,那乱世之中的断肠之梦,那些大浪淘尽的英雄,都留与读《三国》的后人津津乐道。
源起于汉朝八百年的治乱。高祖提剑入咸阳,一路凯歌,开辟了大汉的基业,不想传至献帝,外戚专权,中涓作乱,以致于天下分崩,盗贼蚁聚,奸雄鹰扬,张角在巨鹿揭竿而起,就已预示着汉家的命数:“苍天乃死”!纷扰,如卷轴般展开;群雄,如鬼魅般出现;狼烟,从那时燃起,就再也没有熄灭。孔明于隆中临别,嘱咐童子:“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但这一去,归期成梦,只有五丈原下,星随秋风坠落。书中的诸葛是一个神通的人,结局应早已料到,我总觉得他是心甘被刘备的眼泪卷进了自己的宿命中。
但,谁的命又是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呢?弘毅宽厚、百折不挠如刘玄德,半生辗转,一世浮沉,东奔西走,鬓白功未成,方得荆襄、蜀地,不久后便败绩猇亭,一病不起。叱咤风云、一世奸雄如曹操,破黄巾、讨董卓、平李郭、灭袁术、破袁绍、诛吕布、伐乌桓、收刘表、败马超、降张鲁,不想赤壁鏖兵中一败涂地,狼狈北逃,再也无力南下。权势煊赫、四世三公如袁绍,拥兵讨贼,统一河北,名动天下,却于官渡溃败给曹操,不久便覆灭。也许胜败有凭,刘备不善用兵,疏于计谋,曹瞒奸诈狡猾但生性多疑,袁绍居功自傲、色厉而胆薄。但这一切却都关乎时命,大势如此,谁又可以朔水逆流?
相对于史书,《三国演义》的惹眼之处,就在于作者把爱憎写进了其中,而这爱憎又影响了后世千千万万的读者。成王败寇,历史本无对错,毁誉自在人心,我们却可以抛却历史的复杂与阴暗,徜徉于鹰击长空的壮志豪情中,领略到驰骋疆场的如虹气势。宴桃园内,焚香一拜,浮沉乱世,忠义一生。是怎样坚定地的信念使得萍水相逢的异性三兄弟誓死相随,唯一“义”字耳。博望坡上,羽扇轻摇,一支铁骑在烈火中纵跃,长袖微拂,一股从容在眼眸里催生,“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当阳一役,血染征袍,透甲殷红,三军破胆,谁敢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唯有常山赵子龙。”一人一骑,一抔忠心耿耿,舍生忘死于沙场,又怎会不令人动容?赤壁船楼,斗勇斗谋,厉兵秣马,一决雌雄,“烈火张天照云彩,周郎于此破曹公。”是怎样的妙算暗藏于眉宇?从容谈笑,樯橹灰飞烟灭,一切都在股掌,只因尽人事,知人心。华容道上,一念错失,青龙偃月刀口,未染曹瞒半滴血,这是疏忽,亦是必然,一“义”字再次把关云长的人格放大。“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杨修身死才误,只因人心叵测,孰知曹孟德心胸如此狭隘。三足定盘,刘玄德复仇心切,一意孤行,挥师伐吴,结果连连惨败,自己也因此丧命,不得不令人嗟叹,凡事都应当三思而行才可。姜维胆大如斗,传诸葛遗命,九伐中原,皆是徒劳,最后不得不随着刘阿斗降魏,可怜蜀汉基业,尽数归曹,唯有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也无怪乎后人感慨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谋”。
夜读《三国演义》,时有金戈入梦,紧随着声声战鼓驰骋沙场,领略千年前的风骚。《三国》给人的感受,远比穿越玄幻、历史架空小说来得澎湃,气势磅礴且有血有肉,惊心动魄中不乏真情。也常常想,在这个快餐文化泛滥的年代,静心研读经典名著,感受一个时代的波澜,岂不美哉?
读书随笔——《三国演义》
版主: 黎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