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找到 2 个匹配
- 周五 4月 10, 2015 10:30 am
- 版面: Forum
- 主题: 洞察世事是为逍遥——《读庄子》
- 回复总数: 0
- 阅读次数: 2574
洞察世事是为逍遥——《读庄子》
久违孔庄,特发此文以书胸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所谓的“恣意汪洋”,就在这开篇的声势浩大里,喷薄而出。 就我本人而言,读起先秦的文学著作是颇有些难度的。语言的习惯和后世的文言文相距甚远,更遑论今天的阅读习惯了。但是庄子这种卓然的气势,就是看的你云里雾里也是卓尔不凡的。 读庄子,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爽!读庄子就好比领略超级艺术大师的精彩演出。庖丁解牛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在庄子原文里是这么描述的:“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无法想象这种绝妙的演出,屠宰怎么和舞蹈挂钩...
桨声灯影里的白话文
桨声灯影里的白话文——读朱自清散文有感 现代的白话文学,比之当代的文学作品,总不免让人有疏离感。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看,建国后的十年浩劫带来的变化真是不可以道里计,那种长衫风流,笔墨逍遥的民国风味是一去不复返了。体现在文学作品上就更是如此了,具体举例子的话恕我读书不多上不来干货,不过就看民国时的散文大家门把那些分明还不成熟的白话用模模糊糊的手段却表现出独树一帜的意思来,每次读罢掩卷,便不由得人抚今追昔了。 其实在民国作家里面是比较喜欢鲁迅的,当然恕我短浅总觉得鲁迅的杂文比较“剽悍”,散文和小说由于诸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样的高中文学教育的毒害反倒被模糊成了样板戏的样子,纵然读出味道,可要...